朝二十六王府之一——楚王府。
洪武三年,太祖皇帝朱元璋册封六岁的皇六子朱桢为楚王,十一年后,十七岁的朱桢离开京城就藩武昌,开启了六房一脉对楚地的统治。经过百余年的世袭罔替,这座媲美皇宫的王府,其主人已是第五任楚王朱均鈋。
朱均鈋入主楚王府,可谓幸运中的幸运。
大明开国之初,太祖朱元璋为确立子孙的特殊身份与地位,对皇室实行封藩建制,将二十六个儿子册封为亲王,并规定册立亲王的嫡长子为世子,作为王位的继承人,世袭罔替;亲王如无嫡子,则庶子按长幼次序承嗣王位。
六房一脉,传到第三任楚王时,就早早印证了太祖爷的“先见之明”。太祖曾孙朱季堄,以庶长子的身份于正统四年承袭王位,做了第三任楚王。可不到四年时间就撒手西去,因身后并无子嗣,其弟朱季埱嗣位做了第四任楚王。遗憾的是,尽管妻妾成群,在朱季埱掌管楚王城的十九年中,众多的王妃、夫人们也未给他留下子嗣,与乃兄朱季堄如出一辙,身后止留下一座偌大的王府和空寂的王座。
既无子嗣,自然还是兄终弟及。依照长幼次序,楚王的桂冠轮到了先王朱孟烷的庶三子朱季塛头上。可不知何故,朱季塛依然在他的东安郡王府安之若素,并未入主楚王宫。就这样,楚王位一空就是三年,直到成化元年,身为东安郡王朱季塛庶一子的朱均鈋,才坐在满是灰尘的王座之上。
由郡王摇身变为亲王,朱均鈋且喜且惊。也许是得之不易,入主王府二十多年,他始终深藏若虚为人谦和,上不干预朝政,下不凌驾地方,与帝系以及地方官吏均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这日晌午时分,朱均鈋正在楚王宫后花园漫步赏花,只见侍童手拿一张拜帖匆匆跑来,一边喘气一边禀告:“王爷,王府外有人求见。”说罢,双手将拜帖呈到朱均鈋的面前。
朱均鈋接过拜帖,只见上面写着:翰林院带俸学士武德将军湖广蕲水陈文祺叩拜。
陈文祺?朱均鈋觉得这个名字耳熟得很,但一时又记不起来是何人,便问那侍童道:“此人多大年纪?他还说什么没有?”
“回王爷,那人大约二十左右,他说两年前在琼林会武宴上见过王爷。”
“是他?”朱均鈋一下子记起来了,这不就是在琼林会武宴上侃侃而谈“三元及第”的那个新科状元吗?听说他识破了鞑靼人的阵型、赚回了二十年前被鞑靼人抢去的河套三城,难怪皇帝封了他个翰林院带俸学士之外还封了个将军哩。可是,本王与他话都没说上一句,今天他来干什么?
“王爷,见还是不见?”侍童见王爷久久没有出声,小心地问道。
“见,引他到存心殿稍候,本王这便过去。”朱均鈋说完,不紧不慢地走出后花园。
“微臣陈文祺叩见王爷。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陈文祺匍匐于地,向朱均鈋施拜君臣大礼。
“陈将军请起,看座。”朱均鈋不无客气地说道。
陈文祺谢过之后,在朱均鈋的下首一张椅子上欠身就座。
“王爷,微臣冒昧拜谒,恳请恕罪。”落座后,陈文祺首先客套了一句。
“无妨,本王正闲得慌,巴不得有人来说说话哩。”朱均鈋宽厚地笑了笑,接着说道:“陈将军当日在琼林会武宴上吟诗作对、口若悬河,本王印象颇深,而且欣赏得很呐。”
陈文祺拱手说道:“王爷谬赞。微臣当日口不择言,妄评太宗老皇爷,还请王爷恕罪。”
对陈文祺来说,那次琼林会武宴实在是不堪回首。此时听朱均鈋旧事重提,便顺口“检讨”了一句。
朱均鈋并非四房的后裔,而且陈文祺也是实话实说,故当日听到陈文祺那番话后,并未如四房系的亲王们那般激愤。现在见陈文祺有些拘束,便摇手说道:
“陈将军说的是大实话,何罪之有?”说完这一句,改口续道:“琼林会武宴后,本王便离京返回了王府。后来听说鞑靼济农阿巴海呈贡时摆了一个怪阵,满朝将领竟无一人能识,幸有陈将军识阵破阵,才保得天朝的威严,真是英雄出少年哪。”
“哪里哪里?自从太宗爷得神机枪炮法,并在军队中特置神机营之后,那些古老的阵法已是不堪一击,谁还去研究这种无用的东西?也是微臣少时见猎心喜,碰巧看过那个‘怪阵’,这才误打误撞捡了个漏。比起那些文韬武略、能征惯战的将军们,微臣实在不值一谈。”陈文祺谦逊地说。
“人道年少轻狂,看来并非尽然。陈将军有如此胸襟和见识,难得,难得!”朱均鈋夸赞道。
陈文祺有点窘迫,赶快转移话题:“王爷,微臣无事不登三宝殿。”
朱均鈋这才省起陈文祺来王府拜访必是有事,遂歉然一笑,说道:“是啊,本王倒是忘了。陈将军此来何事?快说来听听。”
“王爷,皇上传来圣旨,敕令微臣就近调集兵马,招讨暴民方浩钰……”
不待陈文祺说完,朱均鈋诧异地问道:“湖广出了暴民?陈将军来见本王,莫非湖广都司不肯调兵?”
“非也。湖广都司王大人倒是爽快,将黄州卫兵员悉数交由微臣调遣。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难道那个方浩钰十分强悍,你们打不过人家?”朱均鈋紧张地问道。
陈文祺摇摇头,说道:“那倒不是。算上老幼病残,方家寨也不过数百人,哪里敌得过朝廷的虎狼之师?微臣虽带了百余人马上山,但并未与他们交战,而是兵不血刃地劝服方浩钰罢兵休战了。”
“这是大好事啊,陈将军为何还……”朱均鈋疑惑地看着陈文祺,神情间颇有不解。
陈文祺朝朱均鈋拱拱手,欠身说道:“王爷,微臣此番奉旨招讨方浩钰,查知地方奏折对其指控多有不实,而且在微臣晓之以理后,他便主动撤去阵形,遣散山民,愿意罢兵休战。故此,微臣撤销了他‘蛊惑愚众、啸聚山林、滋扰地方’三项不实的罪名。因这‘强抢**’一条,事涉诉讼纠纷,要走诉讼程序,是以微臣责成方家不日前去黄州府出庭应诉。”
朱均鈋见陈文祺说到此处止住不言,问道:“就这样?”
“就这样。”
“奇怪了,陈将军大老远到王府来,就告诉本王这个事?没有别的意思?”
“皇上敕令微臣招讨方浩钰,自然是要微臣对方浩钰的四项指控一一查明处分,如今微臣出脱了他的三条罪名,却留下‘强抢**’一条悬而未决,如黄州府处置不当,办成冤案或激起民变,那便是微臣之罪了。”
朱均鈋怔怔地望着陈文祺,久久没有吱声。原先一直挂在脸上的微笑渐渐隐去,最后面色一沉,“哼”了一声说道:“陈文祺呀陈文祺,不料你入仕不到三年,便变得如此圆滑世故,真是枉读了圣贤之书啊。”
陈文祺知道朱均鈋为何生气,但心里的想法不便直说,只能见机行事,设法让楚王明白自己此行的目的。他装作诚惶诚恐的样子,离座躬身说道:
“微臣如何圆滑世故?恭请王爷训教。”
朱均鈋再次“哼”道:“难道不是?想当初在琼林会武宴上,你陈状元布衣尚未换成朝服,就敢直陈太宗老皇爷的‘不周’。现在呢?说话吞吞吐吐、语含玄机,你以为本王听不明白?你对黄州府有怀疑,却又不明说,于是打哑谜让本王来猜,是也不是?”
陈文祺一听,机会来了,于是躬身答道:“王爷英明。黄州府尹莫仁兴确有许多反常之处,此案交由他办,结果不容乐观。但这仅是微臣的怀疑,并无真凭实据,故此不敢在王爷面前妄言,请王爷恕罪。”
听了陈文祺的解释,朱均鈋脸色和缓了一些,但仍然没有完全释怀:“既然信他不过,为何不自己问案决断?你是御封的招讨使,有这个权力啊!”
“禀王爷,微臣与方家以及此案有一点瓜葛,依照大明律,理应回避。”说罢,将方浩钰救爹爹沈清和设计解除司徒蛟与钟离岚的定亲契约等事情向朱均鈋说了个大概。
朱均鈋听后,神情方始恢复,他示意陈文祺坐回原位,捻须说道:“黄州府信不过,你自己要避嫌,那么此案……呃,陈将军,那你应该去布政使司衙门啊,跑到本王这里干什么?”
“微臣只是奉旨办事,与布政使司没有交集。以微臣这个品级,哪能在布政使司说上话?而且湖广布政使司对黄州府出现‘暴民’的事情毫不知情,黄州府敢于越级上奏,一定有人背后支持,再说上级衙门也不会无故干预下级办案的。所以微臣只能觐见王爷。”
朱均鈋哑然失笑,说道:“陈将军你这是问道于盲——找错人了。这事要放在以前,自然没有问题,可现在——本王是没法帮你啊。”
朱均鈋说的没错。在开国之初,分封在各处的藩王,确实兼有节制卫所、奉令征伐之任,但“靖难之役”后,藩王的军政之权渐被剥夺,到如今已是“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了。
陈文祺当然知道这些,遂恭谨地说道:“区区小事,怎敢惊动王爷大驾?微臣此来,仅是向王爷奏闻此事,恭请王爷稍稍关注即可。微臣既奉圣旨,自当尽心竭力,为朝廷分忧。”
朱均鈋听了,这才知道陈文祺到王府的真实意图。他略微思忖了一下,便“呵呵”一笑,说道:“陈将军赤子之心,可赞可佩。黄州府离此不远,那里的风吹草动,本王应该知道的。”
陈文祺闻言大喜,心道不虚此行,又与朱均鈋小声交谈了几句,便离座告退,迅速离开了楚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