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时候才知道吴老爷子原来是在关心青城的下阶段改进方案,其实以这东西现在的技术水平,国内现目前还真没有能力再对它进行大规模的改进。
至少给发动机改结构设计是不可能,倒是除开结构设计以外,中航西南还有另外的改进方向可以试试,这也是汪正国正准备着手进行技术攻关的地方。
“对于青城现在的内部结构设计,我们还很难像罗罗公司那样随心所欲地改进,不过现在推力数据也还不错,勉强都还可以接受,唯一问题在于推重比方面,所以我们还需要对发动机再继续减重。”
毕竟这款发动机只有6.5左右的推重比,这等数据用在三代战斗机上面多少还是有些拖后腿。
为此,汪正国已经同负责青城发动机国产项目的刘大响总工程师沟通过,下一步着力点定位在复合材料减重方面,只有把推重比改到7的时候,这款发动机才差不多就能够算是小圆满。
“初步计划是给发动机整个外涵道机匣全部换用复合材料,在这方面,国际上已经有通用公司F-404发动机采用过,并且效果不错。更激进一点,如果技术足够成熟,我们同样也希望能够给低压压气机静子、尾喷管收敛片也用上复合材料。”
给发动机的非运动冷端部件换上质量更轻、生产成本更低的复合材料,这是解决发动机推重比过低问题的有效手段,毕竟青城所使用发动机匣还是沿袭斯贝时代的不锈钢材料制造,这家伙的重量着实不低。
从不锈钢机匣时代进化到钛合金机匣时代,机匣重量有效减少40%左右,这是一次巨大地突破,而从钛合金机匣再进化到复合材料机匣时代,重量大概又能够减少30%左右。
现在青城的未来改进计划是直接从不锈钢机匣时代进化到复合材料,期间的减重程度至少是100-150kg左右,如果再进一步换掉静子叶片和尾喷管收敛片,这至少能够让青城在不增加推力的情况下把推重比增加到7.2-7.4之间。
至于汪正国为什么如此笃定地走复合材料减重路线,这主要还是因为他知道上位面的太行很早之前,在九十年代就有帝都航材研究所为其开发了复合材料机匣,所以按理来说,这应该算是上位面九十年代中后期搞定的技术。
所以现在即便不在这方面施加压力,他依旧很自信,国内航材所绝对也能在九十年代拿出成熟的复合材料技术使用。
当然,这也仅限于冷端复合材料,像那些什么陶瓷基高温复合材料,国内在短时间之内肯定拿不出来,只能等未来再看材料技术的进步再说。
老爷子听过下一步计划过后,下意识就想起几年前听说的某条消息,颇有些感慨道。
“你们选了目前最容易实现的技术改进路线,国内目前确实在航空级复合材料上有了突破,而在这方面,我们还要感谢一位日本友人,没有他,我们现在肯定好突破不了相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