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2章 跨过哈勒欣河:龙吟之章(六b)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每一个故事都应该有个结局,写故事的人也都喜欢给自己的读者交待一个结局,似乎没有结局,读者便不得安宁,没有结局,大家悬着的心就放不下来——对参与诺门罕时间的每一个人(还活着的)来说,生活并没有就此告一段落,故事也还要继续。不过为了方便我们的叙述,还是假定这一切到此告一段落,也好。

    首先要说说8月11日以后的事情:红军形成包围圈的速度令扶桑方面始料未及,等到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晚了。荻洲立兵还真试了一下他那个“总攻计划”,但是除了让部队暴露在红军的优势火力之下白白送死以外,全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不管是怎样坚强的军队,失去了补给之后都无法支持,擅长“现地自活”也就是“劫掠”的扶桑军队,在大草原上并没有什么东西可抢。于是皇军不得不组织起仓促的突围,然后红军机械化部队的追击中完全无法由运动状态展开为作战部属,陷入接二连三的溃败中。

    关东军也尝试要救出被包围的第六军,从地图上看去,苏军的包围圈还没有完全合拢,似乎还有救援的机会。然而8月16日投入第七师团的结果,是又将8000人执拗地塞进了红军的装甲铁钳之间,第25联队和第27联队又是在运动中就被粉碎了,输像难看到全无可取之处,甚至没能迟滞一下第17坦克师的脚步。

    然而第7师团也不是完全白白牺牲了:借助苏军忙于对付第7师团的功夫,辻政信硬拉着醉醺醺的荻洲立兵中将带着第六军军部人员摸黑透出了红军的包围圈。这一行动就决定了两个人后来的命运:辻政信不但没有被追究败战的责任,反而被擢升一级,并且负责起了诺门罕战事的善后工作,而等待荻洲立兵的则是不名誉的退役。

    最后被兜进口袋的扶桑军总共有5个步兵联队和2个炮兵联队,以及规模不小的第八国境守备队。这样一个重兵集团足有两万人之众,但是将之歼灭的过程实在是乏善可陈。扶桑军的困兽犹斗虽然疯狂,对红军带来的创伤却不多。红军的注意力很快就转移到了搜集战利品上面:

    叶卡捷琳娜非常想为自己和工农武装的胜利找到一点纪念品,为此下令特别注意搜集日军的军旗。不过第64联队,第72联队,第25联队,第28联队,还有第1和第13野战炮兵联队的联队旗都在扶桑军的手中“奉烧”掉了,没有被赤尤军得手——这还是扶桑陆军史上第一次奉烧掉天皇御赐的军旗。上次扶尤战争的“军神”乃木希典曾经因为当联队长的时候丢了军旗,几乎要以死谢罪,但是他的后辈们却不争气,一下子就连着烧了6面。

    相比之下第71联队的军旗倒是颇有些奇遇:因为联队部主要人员都被云爆弹烧成了黑炭,这面军旗得以保存下来。不过它先是被一位性急的卫生员用作止血带,弄得埋埋汰汰,看不出本色来。后来又辗转流入了第一集团军司令部,被叶卡捷琳娜当做擦鞋的抹布。据说叶卡捷琳娜得知第25联队的军旗也没搞到,愤怒地把手里面的“抹布”一摔:

    “都是干什么吃的——连一面军旗都缴不来!”

    也正是因此,这面被陈列进诺门坎战役纪念馆的军旗上面,不管如何洗刷,总是难以抹去“黑又亮”的痕迹。

    参加诺门坎战役的扶桑军队共有7万两千人,结果是一万5千人阵亡,九千人失踪被俘,相对而言,受伤的人数却小的很:统共才一万八千人,这得感谢扶桑军队糟糕的野战医疗水平和红军的歼灭性攻势。相比之下,第一集团军付出的代价就小得多,即使加上蒙兀军的伤亡,红军也不过纯减员三千五百人,卫生减员一万五千人。这是因为根据造成红军伤亡的原因中,枪伤和小口径榴弹武器占据多数,不构成致命伤的缘故。

    红军缴获的大量轻武器,诸如步机枪,掷弹筒之类,除了少数成为博物馆藏品,大部分都丢还给了扶桑军队,因为“即使民兵库存在武装部的备用武器,也不至于这样低劣。”重型武器则大多变成了残骸,于是被拉回去当成废铁融化了。唯一受到欢迎的是扶桑军的军刀——这些包裹着现代刀装的武士刀,其实有很多是军官们的家传宝刀,端的是削铁如泥,吹毛断发。叶卡捷琳娜动用特权,专门捡了两柄最好的留给自己,蒋玉成呵呵笑着:

    “啊,来诺门罕一趟,果然还是不能忘了给巴拉莱卡带点土特产嘛!”

    “多嘴!!”叶卡捷琳娜为此脸色都涨红了。

    上等兵田中角荣也是在这个时候成为了红军的俘虏,在战俘营里面,他受到了良好的医治,还吃到了许多比盖浇饭更加美味的东西。连战连捷的叶卡捷琳娜主动下令全军后撤,回到了哈勒欣河东岸。并未与关东军调集的第二梯队交手。皇军看到赤尤“仓皇败退”,面子上也过得去。于是调用并未伤损一兵一卒的大阪第4师团拍了一个新闻片,号称,不过也有关东人揶揄,说是1。

    停战谈判在这样的情况下终于成立了。田中角荣得以在交换战俘时被送回了扶桑。负责甄别处理的辻政信中佐给田中角荣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她只判了他20天禁闭,功勋没有,但被俘一事也不记入(一种像个人档案似的东西)。被俘的事情终于没有在履历上留下污点,田中角荣为此非常感动。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像田中这样走运——比方说,第71联队的东宗治中佐虽然死命逃回了第23师团部,没有和大部队一起被歼,但还是被红军军事法庭处决。辻政信则将所有曹长以上和尉佐级军官都送上军事法庭,审判只是形式,因为判决都是一样的:宪兵会给他们一支手枪,送到一件单人牢房去——也就是说,判决一律是自杀。简而言之就是杀人灭口,上位者和参谋精英们要把失败的责任推到一线军官的作战不力上以掩饰自己的决策,指挥失误。

    有没有拒绝自杀的?有,第26联队长须见新一郎就拒绝了,从此被解除军职。但是即便如此,军部还是对他不放心,恐怕他不肯背黑锅的原因是在战俘营里面受了赤化。后来宪兵还是以“参加赤党地下组织”为名逮捕了他,并且在诺门罕战败的一年后执行枪决。

    其余人是怎么处理的呢?参谋本部的参谋次长中岛铁藏中将,作战部部长桥本群中将,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参谋长矶谷廉介中将,第六军司令官荻洲立兵中将和第23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被转为预备役。

    然而,始作俑者辻政信没有受到任何处罚——正相反,还被包装为多次拯救同袍的英雄,晋级中佐,调入大本营作战课任职。很神奇的是,扶桑军的每一次胜利都有这位“豺狼”的影子,而失败的关头,她却恰巧不在现场。

    1扶桑也有地域歧视——最常见的莫过于关东人(江户为代表)对关西人(大阪为代表)的歧视,这件事情关系到扶桑历史上政治中心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多次转移,不过将之大部分归咎于明治维新之后关东和关西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分割线————————————————————

    红军方面,气氛就欢喜得多,胜利的统帅总是不吝啬荣誉,革命军事委员会将各种勋章和头衔慷慨地泼洒出去。第17坦克师和第36机械化师获得了“诺门罕”荣誉称号,第一集团军,第17坦克师,第10炮兵师,第150前线快速轰炸团都得到了红旗勋章。作为立功个人,叶卡捷琳娜自己也得了一枚——是第二枚,上一枚还是是在国内革命战争中获得的,勋章上印的是pcФcp(尤克托巴尼亚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而这次这枚却印着cccp(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除此之外,诺门罕战役还诞生了四名苏联英雄。其中叶卡捷琳娜自己当然众望所归地获得了一枚金星奖章,不久后升任基辅特别军区司令,稳稳地踩上了蒋玉成为她设计的升迁道路。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