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69|157.117.42.0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p;   唯一称得上是水泼不入的,只有紫宸殿。

    每日中书省都有奏折送入紫宸殿,也常有三省中的机要官员被召觐见,但极少有人知晓这些官员见得并不止是承元帝,还有楚王,而那些奏折大多也都是直接送到楚王的手上。

    唯一知晓内情的仅有那几名近臣,但既然能在这个时候被承元帝召来的,必然是其极为放心之人,这些人也不负承元帝所望,对在紫宸殿的经历缄默不谈。

    朝堂之上看似平静至极,实则暗藏无数波涛汹涌,随着大雪纷飞,时间终于进入了腊月,天气突然放晴,虽还是寒冷,但不免让人不免心情愉悦。就在这时,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太子亲自上奏请辞太子之位。用的借口不外乎身体羸弱,不堪重负,辜负了承元帝与众大臣的期望之类的等等。

    还不待众人反应过来,承元帝便准了,紧接着一道圣旨颁下,震动了整个朝野。

    承元帝准太子所奏,并封其为惠王,同时另封楚王为太子,择日举行太子册封大典。

    这道圣旨让寒冷的腊月顿时热火起来,长安城内群潮涌动,暗里议论纷纷。可质疑的朝臣却并不多,因为承元帝之前的行举便有这种迹象,只是许多人都被那小皇孙的得宠引去了注意力,反倒没将心思放在其父楚王身上。

    太子身体常年羸弱,剩下几名成年皇子中,以赵王成王楚王最为优秀,尤其楚王如今也没有不良于行的障碍。溯本回源,楚王并不比赵王成王差什么,甚至更为优秀,且有个得宠的嫡长子,会是楚王即太子位,似乎并不让人吃惊。

    尤其三省中深受承元帝信赖的几位近臣心中早已有数,见这几位都没出声质疑了,旁人也自然也不敢多说什么。

    一时间,楚王府门庭若市,楚王却紧闭王府大门,还是如同以往一般,每日奔波于紫宸殿与王府之间,并不与朝臣私下接触。

    而这两道圣旨对赵王和成王来说是全然的震惊,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承元帝会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转眼间又到了一年除夕,因为承元帝龙体抱恙,这个新年皇宫里过得十分冷清。次日,新年元日,也是一岁之首,惯例要举行大朝会,是时不光有文武百官觐见,还有各方使节前来朝拜。因承元帝抱病,自然不能出席,由太子穆谨亭代行。

    经此一事,穆谨亭虽还没有经过正式太子册封大典,但也算是实至名归,要知道连先太子如今的惠王也是没有撇开过承元帝,独自代行大朝会的。

    新的一年初始,礼部的第一桩大事就是要开始操办太子册封大典事宜,同时皇宫里内侍省和殿中省也开始忙碌太子迁宫一事。

    只是此事却被现太子穆谨亭拒绝了,他言称惠王在东宫居住多年,且惠王如今身体抱病,迁宫一事暂缓,不急。

    礼部众官员甚是为难,因为此事不合章程,按理说皇子封王以后,除过太子都是要迁出宫外的,要么在宫外建府,要么就是出藩封地,还没有这种留在宫里不走的。可惠王身份非比寻常,又有承元帝在,既然太子都说了,旁人自是不好质疑。

    承元帝知晓这一事后,甚悦。

    *

    其实此事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如今的皇宫乃是前朝遗留下来的两座皇宫合并而成,又分太极宫与大明宫。太极宫始建于隋朝,因其为前朝旧唐的正宫,也是当时的政治中心与国家象征,故又称“大内”。前朝高宗修大明宫后,改称“西内”,大明宫为‘东内’。高宗以后,旧唐皇帝大多移居大明宫,政治中心因此而转移。

    但太极宫因其崇高的地位以及其所蕴含意义极为不同,所以并未被遗弃,一直作为政务处理机构存在。尤其是太极殿,每遇登基、殡葬、告祭、朝贺等大礼,都还在此举行。为行事方便,太极殿的东侧设有门下省、宏文馆、史馆,西侧设有中书省、舍人院等,为宰相和皇帝近臣办公的处所。

    所以与玩赏意味极为浓厚的大明宫相比,太极宫才算是最具有正统特色的皇宫。而太极宫又被分为三个部分,其中中轴乃是太极宫,左右分别是掖庭宫与东宫。此东宫才是太子正经所居之地,因承元帝怜悯先太子元章从小身子羸弱,而比起太极宫,大明宫的景致与环境要更为好一些,于是太极宫的东宫被弃之不用,太子元章移居大明宫蓬莱山。

    当然,太子所居之地才是‘东宫’,而太极宫的东宫恰好就解决了当下的难题。

    经过与各方商议,太子穆谨亭决定迁宫至太极宫的东宫,而大明宫的‘东宫’不动。只是大明宫的东宫肯定不能再叫东宫了,而是回归本来的名字‘蓬莱山’。

    东宫因多年不用,自是要进行修葺的,同时太子册封大典也开始紧锣密鼓的张罗起来。

    阳春三月。

    在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准备,穆谨亭终于经过了太子册封大典,成为名正言顺的太子。和太子册封诏书同时下的,还有册封九娘为太子妃的诏书,只是太子妃的册封典礼肯定要在太子册封典礼罢才会进行,这又是一项大的工程,暂时急不来。

    另外,如今太子一家也该迁居皇宫了,只是东宫那里还有几处暂时没修葺好,且最近穆谨亭一直忙碌着熟悉朝政,只能暂缓。

    这近大半年来九娘一直很忙,再加上程雯婧也忙着自己的婚事,所以两人很少见面。

    如今楚王荣登太子之位,九娘也一跃成了太子妃,自然少不了有人上门贺喜。程雯婧就算再忙,这会儿也要上门道贺的。

    “木木呢?”程雯婧坐下后,问道。

    “他每日都和他爹一同进宫,在陛下身边侍疾,如今我见儿子的时候倒成最少了。”九娘抱怨道。

    “这是你的福气,旁人羡慕都羡慕不来。”程雯婧说话还是这么无遮无掩,不过不这样也不是她了。

    福气吗?

    确实算是吧。连九娘都没料想到事情会进展的如此顺利,感觉就像是做梦一般,突然楚王就成了太子了,离那个位置那么近,而承元帝似乎全然没有想揽权不放的迹象。

    楚王说承元帝是个聪明人,九娘觉得再聪明的人碰到这种事情,大抵都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潇洒。毕竟太子还在,而承元帝在太子之事上的执拗,依旧历历在目,如今这么快刀斩乱麻的另换太子,着实让九娘吃惊不已。

    其实别说是九娘了,别人何尝不也是如此。

    好吧,如今太子已经不算是太子了,而是惠王。楚王也不是楚王了,成了太子,到现在九娘都还有些不习惯这种称呼上的突然改变。

    “你的事情怎么样了?”九娘问。

    这两年来程夫人一直忙碌着操心女儿的婚事,挑选过来挑选过去,在去年的时候为程雯婧定下了一门婚事,当初订婚之时九娘还特意上门送礼道贺了。

    男方是程雯婧亲爹怀化大将军程继阳早年的一个手下,姓宁,名泽峰,此人无父无母,敢打敢拼,以不过二十些许的年纪便得了一个五品游击将军的衔儿。

    换着以前,程夫人是绝对不会挑这样的人作为自己的女婿,即使在程继阳口里对此人是颇多赞辞。可自打经过王四郎的事儿后,程雯婧面上不显,但行为处事间颇有些心灰意冷的意味,婚事上也极为不顺,给她选谁,她都是一副不甘不愿的模样。逼急了,她便嚷着不要嫁人。

    而程继阳也对程夫人的眼光开始质疑,早先碍于夫人颜面,不好质疑那王家的王四郎,如今那王四郎将女儿害成这样,程继阳自是意见很大。

    在程继阳这个大老粗来看,男子太过文弱不中用,读书读多了的人都奸猾,要像家中这些儿郎们这样方是良配。可在程继阳心中是良配的,大多都是体格壮硕,胡子拉碴,行为举止十分粗放的大老粗,这样的人在程夫人那里又通不过,于是宁泽峰此人便又再度进入程家夫妇的眼底。

    此人以军功起家,家世是单薄了点,但程家家世不差。且无父无母,程雯婧嫁过去后即不用侍奉婆婆,又不用应付小姑,家庭情况单纯,程雯婧嫁过去后就能当家。尤其此人又是程继阳极为欣赏之人,从程继阳这里是通过了。而其虽是军中出身,但长相并不粗犷,还算称得上是英俊,让程夫人来看也算是可以。

    这两年来程夫人为了程雯婧的婚事操碎了心,要求也渐渐放低了,以往看不入眼的人如今也能看入眼了。关键是此人与程雯婧认识,又与程雯婧的亲哥哥是同僚,人品为人都是一等一的,算得上是个良配。

    唯独有一点不好的就是,宁泽峰驻守边关,若是程雯婧嫁给他,以后大抵是要离开长安生活的。

    而程雯婧这两年也被程夫人逼急了,见是宁泽峰这个‘熟人’,考虑了两日,便爽快的答应下来。按照程雯婧对九娘的说法,什么情情爱爱对如今的她来说太过虚无缥缈,爹娘哥哥叔叔们都说是好的,那一定是好的了。

    听见程雯婧这么说,九娘有些心酸,大抵是因为如今她和楚王感情甚好,她也希望程雯婧能得到一个一心人。只是感情之事从来虚无缥缈,有时候有的人一辈子都遇不见一个,那么至少要选一个对自己好的。

    九娘并没有见过宁泽峰,但既然程家人上上下下都说好的,那一定不会太差,她只能忠心祝福她。

    “婚期定在八月,我出嫁后,咱们就见不着了。”程雯婧一脸不舍。

    九娘一愣,安慰道:“没关系,你那未婚夫也不可能永远呆在边关,说不定便有回调长安的时候。”

    程雯婧点点头,笑着打趣:“也是,如今你是太子妃了,日后便是皇后。有你这个枕头风吹着,我就等着你把我吹回来。”

    九娘知道程雯婧这是在和她开玩笑,佯装被逼无奈道:“行行行,到时候我一定在我家殿下枕头边儿使劲吹风,争取把你给吹回来。”

    两人相视而笑,笑声在春风中飘荡得老远,王府的下人们都知晓这会儿太子妃心情好着呢。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