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难怪航空工业集团会有这样的想法,尽管上层没有给中国腾飞额外划拨一分钱的经费,更没有多余的资金支持,但这种全额、足数甚至是超额的美元转换人民币的返还却比经费划拨的效果还要管用。
更何况,中国腾飞每年的利润都在200到300亿美元之间,上缴的利润只占中国腾飞创汇利润的60%左右,自身还留存100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利润,这些钱可是由中国腾飞自由支配的,年底只要向上级外汇管理部门提交资金流向即刻。
也就是说,中国腾飞可以不受限制的在欧美发达国家采购各类先进设备,与之相比航空工业集团就悲催得多,由于自身外汇利润有限,想要采购国外设备需要另行申请外汇兑换额度,若是再算上审批和决策的时间,整个流程繁琐的能让人直接裂开。
由此可以看出上层对中国腾飞还是很看重的,基于此,航空工业集团即便很想让中国腾飞这个直接竞争对手彻底扑街,但因为上层的维护也只能收敛锋芒,任由中国腾飞的航空发动机高空试验台顺利上马。
然而航空工业集团尽管对上层偏心中国腾飞各种柠檬精,也觉得中国腾飞在发展下去必然会成为他们整个航空工业集团的生死大敌,但让他们庆幸的是,在大推力重型航空发动机这一局上,航空工业集团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局。
基于此,可以直接奠定未来20到30年国内军用作战飞机领域的基本格局,中国腾飞依旧只能做配套,航空工业集团还是亦如现在这般做主导。
航空工业集团领导层之所以由于如此判断是基于中国腾飞一脚踩进了航空发动机高空试验台这个大坑,以及大推力航空发动机超长研制周期的基本判断。
要知道航空工业集团所属的航空发动机高空试验台可是在50年代末规划,60年代开始筹建,到90年代在完成的超大工程,光建设周期就耗费了30年,前后两代人辛苦付出才有了国内首座航空发动机高空试验台的落成。
尤其可见这东西的复杂性和难度。
中国腾飞即便是资金充裕,想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几乎是不可能,哪怕是加班加点,整个建设周期也要8到10年才能见成效。
问题是到那是,航空工业集团的AL—31重型航空发动机仿制项目早已开花结果,哪怕中国腾飞爆肝拼了,5年时间拿下航空发动机高空试验台,可大推力航空发动机20年的研制周期摆在那儿呢,即便中国腾飞在WD—70上有了一定的基础,那也得花个5到8年的时间去完善。
如此前前后后,没个一代人的时间,中国腾飞根本就别想在大推力航空发动机上有什么建树。
正因为如此,航空工业集团上下对中国腾飞上马航空发动机高空试验台,并硬扛着“澜沧江”型号不下马很有些吃味儿,但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因为航空发动机的基本规律就摆在那儿呢,除非是外星人附体,否则就算是美国人也摆脱不了这种强大规律的影响。
然而此时此刻,汤莉莉在屏幕上所展示的“澜沧江”大推力航空发动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