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托夫早知道国内某些人是按着这样的心思,宁肯在京城里被俄国国内的军火制造商骂成狗,也会躲在武官处里一声不吭的苟下去。
要知道在当今的国际军火市场上,中国和俄国的武器装备的市场重合率是最高的,正因为如此,俄国的有识之士对中国的装备研发是很警惕的。
并在数年前就开始呼吁俄国国内的军火制造商不要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卖给中国,就算是为了钱,迫不得已,也要背后留一手,免得被中国人学去了,富了徒弟饿死师傅。
基于此俄国近些年对华武器销售的政策的确有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强调所谓的知识产权,并积极的在正式合约上增加所谓的附加条款。
就比如说成功集团为巴基斯坦打造的“枭龙”轻型战斗机,就被俄国禁止销售给出中国和巴基斯坦以外的第三国,原因是该机所使用的RD—93型涡扇发动机的俄国生产厂家没有出售给第三国的许可。
中国和巴基斯坦当然可以销售“枭龙”战斗机,前提是不带俄国的航空发动机。
问题是缺了心脏的战斗机还能叫战斗机吗?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就比如说进口俄国的S—300防空导弹系统的最新改进型S—300PMU2系列防空导弹系统,按道理是国内最先订货的,但俄国出于种种原因迟迟不给交付。
不给交付就不给交付吧,说什么产能不足也算理由充足。
可转过年,俄国却将同类型防空导弹系统优先交付给新德里,说好的产能不足呢?
这也就罢了,关键是俄国根据新德里实际使用情况,在对话出售的版本上做了一系列的修改,使其性能远远不如俄国自用版,甚至在某些指标上连新德里使用的版本都比不上。
还有苏—27战斗机的组装生产线,相关协议九十年代初就已经敲定了,结果俄国人觉得亏了,竟然拿着所谓的知识产权想在敲一笔技术转让费,不给就断掉后续的苏—27零配件。
……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些年俄国对华销售是波折不断,即想赚钱,又不想掏空老本儿,又要放着国内反超,可谓是纠结的要命。
在这样的纠结中还要保持自身的技术优势,如果是苏联时代也就罢了,毕竟那是数一数二的超级大国,使使劲儿也就保持了,可是现在,一场休克疗法几乎让俄国直接休克了,几乎国将不国,得亏苏联老底子厚实,不然俄国别国二流强国,三流强国能不能保得住都不知道的。
正是知道这些主客观因素,巴洛托夫才会后悔不已,恨不得自己给自己来两耳光,哪怕他很清楚以国内的发展势头,超越俄国是迟早的事儿,然而巴洛托夫跟其他俄国有识之士一样,希望这个过程晚点儿,迟点儿。
最起码不要在自己的任内出现。
结果……
人家拿着战略空运演练当做诱饵,用蓝军旅火力突击演练当做平台,就把中国造的武器装备就这么大模大样的亮出来,而他巴洛托夫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带着一众小兄弟冲进来,不等于是把他们俄国固有的军火市场合盘端到中国竞争对手的面前?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