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悬于喀喇昆仑山之上,野战机场上停的却是被他们认为性能不足的运—15plus。
这说明什么?
运—15plus已经从单一的陆上装备轻型战术运输机,成为一款可以兼顾重要航空装备运输的次级战略运输机。
是的,咖位拔的就是这么的高。
没办法,在当今世界上能够执行中型直升机远距离航空运输的运输机,掰着手指头数也就那么几个型号,且个顶个都是美国和前苏联才能够拥有的重型战略运输机。
中型的战术运输机都不行,因为中型直升机因为技术和工艺方面的原因,高度普遍在4米以上,大大超过中型运输机的货舱高度。
甚至有些直升机即便把螺旋桨和毂桨拆了也比大部分中型运输机的货仓要高。
正因为如此,在当下的世界当中,能够执行直升机远距离航空运输任务的机型真的不多,而一般国家对这类装备更是连想的心都不敢有。
没办法,那种重型战略运输机别说采购需要各种各样的刁难,就算买回来又怎么养呢?要知道这玩意个顶个都是吞金兽,维护成本之高甚至能把普通小国一年的国防预算吞得一干二净。
然而就是这么一款众人想要却壁垒重重的好东西,却在一场发生在喀喇昆仑山口的地震中出现了历史性的逆转。
运—15plus尽管不大,但却能装载中型通用直升机。
要知道从降落到卸载,这些个军事观察员可是全程观摩的,尽管距离很远,但在望远镜的加持下,看得还算真切。
想想当时那架神秘的高原直升机从机舱里缓缓移出来时,螺旋桨、毂桨、尾桨没有一处拆除,只是将液压起落架收起,螺旋桨向后折叠,尾桨向前折叠,犹如一架舰载直升机收纳一般,置于运—15plus机舱中。
也正因为如此,刚刚卸下来的中型通用直升机才可以在极端的时间内完成起飞准备,并迅速投入救援任务。
这要是螺旋桨、毂桨、尾桨为了将就机舱尺寸,全都拆喽,在平原地带还好,机务人员忙活一下就能搞定。
问题是此时此地可是喀喇昆仑山,高原中的高原,且刚刚发生地震余震时有发生,想在这种环境下安装这些配件,就算再强的机务没个一两天的时间休想搞定,关键是安好了还要测试,还需要时间。
可是现在,人家的直升机根本就不用这么麻烦,完全按照舰载直升机的形势来办,通电撑开起落架,打开螺旋桨,掀开尾桨,甚至连油料都不用管,飞行员上去启动就走,毫不拖泥带水。
那一幕这些军事观察员们因为新装备的出现并未在意,如今被诺罗科夫一提醒,方才惊叹于运—15plus与中型直升机之间精准融合后的战略意义。
想想在伊朗高原,巴基斯坦北部,运—15plus装载着具备高原起降能力的中型直升机进行前沿部署的话那对多任务执行能力绝对是质的提高。
于是那位来自巴基斯坦的军事观察员皱着眉沉思了一会儿,然后煞有介事的点点头:“恩~~看来我们的运—15plus运输机的数量还是不足,还要增加一些,最起码要具备一次性能够成建制的运送6架中型通用直升机到任何有争议地点的能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