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吗,看似简单。但这只是理论,阿发从来没自己动手实践过。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的信心,做化学实验,有现成的数据固然好,没有数据也并不是就不能做。别人的数据不也是从反复不断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吗,只要不怕失败,凭着自己的理论基础,就一定能摸索、总结出需要的东西来。而且,他会比别人用的时间少,耗费的精力小,因为他知道最接近成功的捷径。
没错,就是捷径。这便是穿越者的优势,穿越到的年代越老越明显。因为他可以省去弯路,用最直接的方法获得成功。例如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时,为了寻找合适的灯丝材料,将一千六百多种耐热材料分门别类地进行试验,而穿越者则可取巧省去这个过程。只是这一项,便节省了多少时间和精力,能提前创造多少价值,能赚多少钱?
接下来的几天里,阿发一边给小喜和小志找着合适的学校,一边抽空跑了几家外国洋行,买齐了试管、量杯、烧瓶、洒精灯、手摇真空泵、手摇离心机、油灶等化学实验器材,以及各种试剂,并将公司里的另一间屋子变成了实验室,终于可以进行提炼味素的化学实验了。
每天到了公司,处理完自己的工作,把一些寄送信件、发票等琐碎的事情交给账房,他便换上一件旧外套,钻进后院的实验室。利用业余时间做化学实验是阿发的无奈之举,但时间一长,他便有些力不从心的感觉。
因为化学反应有时很快,瞬间即可完成;有时却很慢,甚至有时需要几天几夜的时间。当然,不管快慢,都需要有人随时在旁观察记录,可阿发的精力和时间却无法做到这一点。
看来得找个助手啊,阿发躺在床上,脑海里一直在想着这件事情。可上哪找去呢,这还真是个难题。随便找个人,那当然不行,弄不好搞出些有毒气体,或是引起火灾就麻烦了。要找就得找个有西学基础的,要懂一些化学知识的。可在这个时代的上海,想找干力气活的,那一抓一大把,可要找阿发需要的中国人,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想来想去,阿发迷迷糊糊之中,似乎快睡着了,突然从脑海深处蹦出了一个地方的名字。广方言馆,那里应该有合适条件的人。
鸦x片战争后,上海成为最大的通商口岸,西方各国的传教士、投机商、技师、工匠等各色人员纷纷涌入上海,使上海的中外交涉是渐增多。当时,中国缺乏可以信赖的懂外语的人才,遇事往往吃亏。时任江苏巡抚的李鸿章深苦恼,遂上书朝廷,奏请“仿照同文馆”之例,在上海设立学习外国语言文字的学馆,也就是广方言馆。
从1863年广方言馆成立,到现在已经快四十年了,从最初的只学习外语,到现在增设了天文、地理、勘探冶炼、机器制造、航海理法、化工化学等课程,已经成为了培养多方面科技人才的综合学校。
目标是有了,但那些学生有愿意抛弃学业,来给自己当助手的吗?阿发又开始挠头了,唉,登个广告试试吧,光躺着瞎想是没用的。
……………